英國《金融時報》1月5日文章,原題:中國的廁所革命 西班牙衛浴品牌樂家為上海市民帶來了一場衛浴展。最暢銷的顏色是醒目的深紅色,以及一種低調而悅目的香檳金色。樂家中國的管理人員表示,蘋果公司去年在中國發佈金色iPhone後,土豪金馬桶就開始走紅了。他說:“看樣子人們想要一個跟他們的iPhone顏色一樣的馬桶。”
  有些人將中國的金色抽水馬桶譏諷為文明衰落的象徵,但我卻不這麼看。因為真正說起來,發展總是要落實到這類日常生活的舒適感受上:廁所是離卧室有半個足球場那麼遠,還是緊挨著卧室?是臭氣熏天,還是靜音又節水?能否自動翻蓋,播放音樂,讓你舒服地坐在加熱馬桶墊圈上炒股?我願意講一個關於馬桶的故事。
  2008年,我第一次來到中國生活時,廁所響亮而清楚地宣告著自己“發展中國家”的身份。我們第一次乘火車去我的中國養女的老家時,列車上的廁所臭到我們連盒飯都吃不下去。
  但這一切很快就發生了改變。火車上的廁所不再臭氣熏天,所有比較新的列車上都裝了帶盥洗台的預製不鏽鋼馬桶,列車員會定期沖刷。如今在中國的火車上,唯一的氣味就是餐車飄來的現煮咖啡味。
  我家附近有條“尿尿路”,這是我們給緊挨著我家的那條小巷起的綽號。每天都有幾十個上海出租車司機在附近餃子館用過餐後,到這條小巷裡解手。臭氣讓我一開始差點不想搬到那兒。
  後來在一天早晨,“尿尿路”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移動公廁。它配有專人打掃,每天從凌晨5點到晚上10點,一名環衛工人負責讓它聞起來總是像瑞士的草坪一樣芬芳。我想,“尿尿路”必須得改名了。
  就連高速路服務區都完成了自己的廁所革命。2011年我經歷過一次長途汽車旅行,在中國東部的一條嶄新的高速公路的服務區,我下車去方便,結果發現廁所里有一條長長的陶瓷槽,所有需要方便的女性都在那裡解決。但上個月我們全家自駕出行,就在同一條高速公路上,我發現服務區的廁所不但是單間,有門,甚至還有衛生紙。在中國出行已經跟過去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了。
  而在樂家衛浴展上,營銷經理吉列姆•帕赫斯•希拉爾特表示,他也見證了個人客戶購買抽水馬桶的巨大變化:“五年前顧客只會走進來問,‘你們最貴的馬桶是哪個’。”他說,如今再也見不到這種事了,現在中國消費者倒是挺喜歡在購買之前,先在浴缸里躺上個20分鐘,或者在馬桶上坐上個20分鐘之類的。當然,他們能騰出20分鐘來購買馬桶本身就是個好消息。只有那些無須再為生活必需品操心的人,才會花時間去操心購買金色馬桶的事。
  所以,說我幼稚也好,說此事不值得費筆墨書寫也罷,但這才是革命的真正組成元素。我在上海生活了六年多,在抽水馬桶這件事上,中國經歷了一場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和技術的變革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抽水馬桶只是件小事,但小事才是重要的事。  (原標題:英媒記者:廁所演變體現中國民眾生活水平提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obbrftjy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